李成伟(主任)
男,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,二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现任河南工业大学校长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、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、河南省高层次人才、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。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,主要开展植物与微生物互作、生物反应器、合成生物学、主粮品质干预及加工等领域研究。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任务、国际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,出版英文专著1部,在行业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,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,省级奖3项。
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
植物-微生物互作;生物反应器;合成生物学;主粮品质干预及加工
研究成果
(一)主要科研项目
1.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番茄广谱抗性microRNA发掘及其分子机制,2019. 01至2022.12
2.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病原物效应子及与其互作番茄靶标基因的发掘和功能分析,2013.01至2016.12
3.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番茄白粉病抗性反应必需基因ShORR-1作用机理分析,2011.01至2013.12
(二)近期代表性论文
1.Genome-wide analysis of serine hydroxymethyltransferase genes in Triticeae species reveals that TaSHMT3A-1 regulates Fusarium Head Blight resistance in wheat. Front. Plant Sci. 2022, 13:847087.
2.A ricin B-like lectin protein physically interacts with TaPFT and is involved in resistance to Fusarium Head Blight in wheat. Phytopathology. 2021, 111(12):2309-2316.
3.Microbial-assisted wheat iron biofortification using endophytic Bacillus altitudinis WR10. Front Nutr. 2021, 8:704030.
4.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ludioxonil resistance in Fusarium graminearum in China. Plant Disease, 2020, 104(9): 2426-2433.
5.Clay nanosheet-mediated delivery of recombinant plasmids expressing artificial miRNA via leaf spray to prevent infection by plant DNA viruses. Horticulture Research, 2020, 7:179.
联系电话:0371-67756868(办公室)
电子邮箱:lcw@haut.edu.cn
安红周(副主任)
男,教授,博士,博士生导师。兼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副院长、河南工业大学质量检测中心主任、河南省谷物品质分析与加工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。美国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和英国 University of Reading 的访问学者。兼中国粮油学会米制品分会常务副会长、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专家组成员。全国粮油优秀科技工作者、河南省高层次杰出人才,河南省优秀博士后。
主要研究方向:米制品加工、组织蛋白肉挤压重组技术与应用。
主要代表性研究成果:
1.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“九五”科技攻关项目“糙米调质碾米技术的研究”,国家“十三五”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“大米适度加工关键技术、品质评价体系与产业化示范”、河南省重点项目“小麦谷朊粉深度开发与利用”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。主持设计了日处理600吨、300吨、200吨稻谷大米生产线等设计工作和新产品的开发。
2.获得的主要奖励和荣誉: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,挤压法生产配合营养米技术研究;原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,小麦深加工品质改良目标及新技术研究;第二届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(AOCS)中国分会年会最佳论文奖, Study on wet glute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exturization with soybean meal by high moisture extrusion;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,稻谷“六步鲜米精控技术”创新体系开发及产业化;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,植物蛋白肉的品质评价及改良与产业应用等。
3.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:一种挤压与生物集成制备营养糙米粉的方法(ZL201110323758.5);一种裹粉及挤压热处理制备米粉裹粉专用粉的方法(CN201410230021.2);一种薄壁柔性材料(高水分组织蛋白)分层撕裂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(ZL201711156796X);一种用于(高水分组织蛋白)撕裂试件预制裂口的制作工具(2020020580479.1);一种基于白度的大米碾白程度判断方法(ZL201911119647.5);一种挤压膨化提高饺子皮抗冻裂的方法(ZL201210184028.6)。
4.在研项目:主持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“功能蛋白配料分子结构模拟和质构重组机制”中植物蛋白肉的研发;主持广东省重点专项“丝苗米适度加工与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”子课题“丝苗米适度加工”等课题。
联系方式:0371-67756262(办公室)
Email: anhongzhou@163.com;anhz@haut.edu.cn
王岸娜(副主任)
女,中共党员,博士,教授。河南省标准化协会专家委员,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“食品化学”课程负责人。
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:食品加工、储藏与组分变化,谷物资源开发与利用,生物分子互作对食品品质影响。
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、河南重点科技攻关计划1项、河南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项,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了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、粮食公益性项目和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等项目;出版学术专著2部,出版著作1部;发表论文100余篇,其中SCI、EI全文收录12篇; 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;技术评价成果6项,其中“藜麦加工过程中减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”经技术评价为国际先进水平,其余5项均为国内领先水平。指导硕士研究生43人。
电子邮箱:wananna2006@163.com
耿红民(副主任)
男,1986年4月生,中共党员,博士,讲师。
主要研究方向:食品分析检测技术、食品加工技术。
研究成果:主持或参与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项、校级科研项目2项;发表论文10余篇,其中SCI收录论文4篇;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,指导本科生毕业生12名。
电子邮箱:ghm@haut.edu.cn
刘昆仑(副主任)(兼)
男,1982年11月生,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,现任粮食和物资储备学院院长、粮油食品学院院长(兼任)。荣获全国粮食行业青年拔尖人才、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“中原英才计划—中原青年拔尖人才”、河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、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、河南省教学标兵、河南省文明教师、河南工业大学十佳师德标兵;蛋白质化学与应用创新团队带头人,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,河南省食品蛋白质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。
近年来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,主持全国粮食行业青年拔尖人才专项、河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、“十四五”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、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础研究专项、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、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10余项;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、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、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、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、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(学位与研究生教育)各1项,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4项;发表论文120余篇,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。指导硕士、博士研究生、合作博士后等24人。
研究方向: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;粮食储藏理论与技术;富硒食品研究与开发。
学术兼职:《Grain &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》编委、《河南工业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》编委、《Frontiers in Nutrition》客座编辑,Food Chemistry、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等20余个期刊审稿人。
联系方式:0371-67758850(办公室)
Email: knlnliu@126.com